第179節

-

司機們個個臉紅得像天邊的彩霞,神情激動,有的還激動地行了個軍禮:“不辛苦,解放軍才辛苦!”

“對,解放軍辛苦,司機同誌也辛苦!”

不知誰在人群裏喊了一聲,接著大夥兒跟著熱烈地喊了起來。

梅書記欣慰地看著這一幕,最後為老夥計馮主席戴上了大紅花:“辛苦了,祝你們早日到達,順利歸來!”

馮主席是這次運送物資的負責人,跟後勤部那邊接觸也需要有經驗又對清河鴨集團瞭解的老同誌。冇有人比馮主席更合適了。

馮主席雙手從梅書記手裏接過紅色的“清河鴨援軍運輸隊”的旗幟,微笑著說:“梅書記,請等我們的好訊息!”

梅書記用力跟他握了一下手。

接著他走到餘思雅麵前,餘思雅也伸手跟他用力握了一下:“馮主席,辛苦了,咱們等你們回來開慶功宴!”

馮主席用力點頭:“好!”

鬆開手,他拿著旗幟,跳上了第一輛貨車,將小紅旗插在了副駕駛座的車頭上方。

小紅旗迎風飄揚,帶著後麵的九輛貨車迎著朝陽出發!

第113章

“餘總,李廠長,剛纔過去的車隊是你們廠子裏的吧?你們最近在搞什麽,這麽熱鬨?”錢書記跟曲書記幾個騎著自行車進門,跳下車子就迫不及待地問道。他們來的時候正巧跟車隊擦肩而過。

餘思雅覺得有點好笑,這不是一目瞭然的事嗎?車隊上掛著橫幅,寫得一清二楚呢!錢書記這是不肯相信嘛?

她笑著說:“對啊,錢書記、曲書記……你們來了,先去裏麵坐一會兒,等人齊了,咱們再開始。馮主席負責帶隊送物資去南邊了,今天的工作就由我跟施廠長來主持!”

還真是!錢書記跟曲書記幾個對視一眼,然後扭頭忍不住問:“餘書記,你們這真給軍區捐了物資啊,那捐多少啊?”

十個大貨車,捂得嚴嚴實實的,但看車鬥堆得高高的,估計這量就少不了。

這個事又不是什麽秘密,餘思雅直接告訴他們:“我們捐了五十萬根火腿腸和五十萬隻鴨腿。”

“這麽多?”錢書記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其他幾個書記也是一臉受驚的樣子。

這清河鴨養殖場得多有錢啊,說送這麽多東西就送這麽多東西,而且一千多公裏呢,還安排車隊運送過去,來回油錢夥食費都不少。這一來一回隻怕要花幾十萬吧。嘖嘖,幾十萬啊,分到公社,家家戶戶都能分幾十百來塊錢了。

這麽有錢,咋就不肯幫助幫助兄弟公社呢,錢書記心裏有點酸溜溜的,正想說什麽,忽然看到了站在辦公樓前跟王書記講話的梅書記,連忙變臉,諂媚地說:“餘總,這麽早梅書記就來了啊,你怎麽冇跟咱們說一聲呀。”

餘思雅笑著說:“這不是還冇來得及嗎?王書記,錢書記他們來了,麻煩你幫我們接待一下,等人齊了就開始!”

王書記立即過來,掏出煙盒挨個地散,邊遞邊笑著說:“錢書記、曲書記……走,裏麵請,先去辦公室裏喝會茶,等比較遠的公社書記們過來,咱們再開始,大夥兒先坐下來喝喝茶聊聊天”

錢書記幾個趕緊跟了過去,低聲問王書記:“待會兒梅書記也要去飼料廠吧?”

王書記笑著說:“應該是的,這是大事,梅書記當然要親自見證,大家別急,先進去喝點茶歇歇腳,一大早就趕過來,辛苦大家了。”

要先前錢書記少不得要訴訴苦,但梅書記都從縣裏麵趕過來了,他這個隔壁公社的書記再說自己起多早,有多辛苦就不合適了。畢竟縣城比隔壁東風公社遠多了。

見人進去後,餘思雅交代小李:“李廠長,今天就辛苦你和馬主任了,一會兒有書記過來就將他們領去會議室等著,九點咱們就正式開始,你把人領進養殖場。”

小李點頭問道:“不等其他人了嗎?”

“不等了,梅書記和路主編他們的時間寶貴,冇必要讓他們一直在這裏耗。來了的書記,你先讓他們簽個到,做到心中有數。”餘思雅吩咐道。

小李忙應聲:“這個馬主任在辦了。”

“成,這個事就交給你們了,我去路主編和崔主任那裏看看。”餘思雅衝他點了點頭就走了。

路明惠和崔主任是她請過來的,這裏就她跟這兩人最熟,當然要多照顧照顧,關鍵是餘思雅待會兒還想請他們也一並報道報道飼料廠的事,自然要跟他們提前說好。

餘思雅找到二人的時候,兩人正窩在一個空閒的辦公室裏瘋狂寫稿子,聽到腳步聲,路明惠抬頭看了她一眼,問道:“要回去了嗎?”

這會兒路明惠迫不及待地想回省城,將這條新聞報道出來。因為車隊已經出發了,沿途肯定會引起其他城市的注意,萬一有嗅覺靈敏的記者跑去采訪呢?那他們就不是第一個了。

發生在自己省的大新聞,最後被別的人給先報道了,說出去多丟人啊!路明惠怎麽說也要做這第一個。

餘思雅搖頭:“還冇呢。”

聽到這話,路明惠又瘋狂寫稿子去了,再也不搭話。

倒是崔主任,電視稿子比較簡單,主要是錄像剪輯,這裏冇機器,他也冇法搞,所以空閒了下來。聽到外麵熱熱鬨鬨的樣子,他指了指問餘思雅:“餘總,我剛纔看你們這裏似乎來了不少客人,是還有什麽活動嗎?”

餘思雅坐到他對麵,笑著說:“崔主任,我正好想跟你們說這個事。你看到的都是咱們辰山縣各公社的書記,他們今天來是要見證一件奇跡的發生,我也想請你跟路主編一起參觀。我們清河鴨飼料廠研發的飼料已經投入了市場,並用了兩批鴨子做實驗,待會兒讓大家看看這兩批鴨子的生長差異。”

崔主任作為一個媒體人見識遠超這個時代的普通人,他聽過“飼料”的名字,有些好奇:“你們自己弄的?”

“對,兩個多月前就已經投產了,並進行了相關的試驗,你們可以一塊兒去看看效果。”餘思雅再次發出邀請。

這也是個很有意思的新聞,崔主任來了興趣:“好啊,我想去看看,路主編,你有冇有興趣?”

路明惠一心二用,手下的筆刷刷地寫個不停,嘴上一口應道:“去。”

“好,那我就不耽擱你們寫稿子了,一會兒安排好了,我讓林紅旗同誌過來邀請你們。”餘思雅說著退出了辦公室。

這會兒又來了不少公社乾部,養殖場門口停了不少自行車,還有兩輛很破的拖拉機,估計是離得特別遠的公社。

餘思雅找到馬冬雲問:“都來多少人了?”

馬冬雲翻開本子,數了一下:“總共來了43個公社的乾部,大部分來的是書記,也有書記冇來,派的其他乾部。不過我看他們聽說梅書記也來了,估計回頭八成要後悔。”

有什麽好後悔的,這麽多公社書記,不出眾的梅書記壓根兒注意不到,來的是書記還是其他人有關係嗎?

上次馮主席通知的時候就說好了九點開始,這些人不守時,到時間了還冇來,餘思雅也不準備等了。她吩咐馬冬雲:“你去通知李廠長和王書記帶著大家去養殖場,我去請梅書記。待會兒你在大門口守著,如果還有乾部來晚了,你就將人帶到養殖場。”

馬冬雲趕緊去找小李。

餘思雅則來到了今天臨時劃歸給梅書記的辦公室,輕輕敲了敲門說:“梅書記,時間差不多了,一起去養殖場吧。”

梅書記合上了鋼筆站了起來,邊走邊問:“其他公社的人都到齊了?”

胡秘書收拾好桌子上的東西跟了上來。

餘思雅稍微落後梅書記一步,笑著解釋:“總共來了43個公社的乾部,還有部分公社的人冇來,可能是有事情耽擱了吧,一會兒路主編和崔主任還要趕回省城,爭取明天將咱們的新聞發出來,再耽擱,他們今天恐怕就趕不上時間了。所以咱們先開始吧,要是後麵還有乾部過來,我讓馬主任直接把他們帶過來。”

梅書記點頭:“你這安排挺好,走吧。小餘同誌,你給我透個底,你們這飼料餵養到底怎麽樣?”

餘思雅冇想到梅書記也有這種好奇心,無奈地說:“梅書記,我隻知道喂飼料的鴨子比喂普通糧食的長得快,具體有多少就不知道了,這個事還得問施廠長,一直是他盯著,數據也全是他們在記錄。”

“好吧,待會兒我親自看看這餵養飼料的鴨子跟喂糧食的有什麽不同。”梅書記來了興致。

兩人邊走邊聊,談論著工作上的事,不知不覺就走到了養殖場。

施立平已經帶人在這邊做好了準備。

為了醒目,他讓人用木板搭建了一個平台,台上放著兩杆稱和兩個一樣大小的籮筐,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站在一邊。

看到餘思雅和梅書記過來,他連忙從台子上跳了下來,上前打招呼:“梅書記,餘總,你們來了。”

餘思雅頷首:“準備工作做得怎麽樣了?”

施立平緊張地搓了一下手:“已經安排得差不多了。”

“好,你去忙吧,我陪梅書記去位置上。”餘思雅將梅書記領到台子下方的正前台第一排的位置,“梅書記,你請坐。”

第一排是梅書記和胡秘書,還有她以及媒體人的位置。後麵是各公社乾部的位置,都是拿的椅子一排排安放的,誰先來誰先選好位置。

梅書記依言坐下,抬頭看了看,問道:“後麵就是你們的養殖場?”

“對,準確地說是兩個養殖試驗基地。兩個圈起來的養殖場裏,分別餵養了五千隻鴨子。這些鴨子是同一批次孵化出來的,相差不到兩天,分別放在兩個養殖場裏,左邊這個用飼料餵養,右邊這個是按照以前的方式直接餵養糧食的。”餘思雅指著兩個養殖場給梅書記解釋。

說話間,林紅旗已經帶著路明惠和崔實過來了。

餘思雅連忙站起來招呼他們。

路明惠和崔實先跟梅書記打了招呼,然後纔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掏出相機和攝像機對準了台子上的兩杆稱。

今天餘思雅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安置好幾個最重要的客人,見公社乾部們都坐好後,她便站起身,走上了台子,拿起喇叭,大聲說道:“熱烈歡迎諸位領導和公社乾部們來咱們清河鴨集團,見證我們飼料廠餵養的效果。我想大家都很好奇這個結果,我也就不多說了,實踐出真知,讓大家看看咱們用飼料餵養和用糧食餵養的差別。為了保證結果的公平公正性,咱們請出兩位公社的同誌來做監督員,有自願的嗎?就是在挑鴨子和稱重量的時候,幫忙盯著就行了。”

下麵靜默了兩秒,錢書記和一個有些麵生的年輕乾部站了起來。

餘思雅立即笑道:“歡迎兩位同誌上前,隨咱們養殖場的職工去捉鴨子。”

錢書記和那乾部隨著四個年輕小夥去了平台的另外一邊,因為台子不是很高的緣故,這邊坐著的乾部也能看到養殖場那頭的動靜。大家紛紛望了過去,有些坐後麵的甚至站了起來,伸長脖子往前看。

過了約莫七八分鍾,兩支隊伍回來了。

施立平讓台上的兩個職工先把籮筐稱了一下,兩個籮筐相差四兩,他讓一旁的記錄員記錄下來,然後將鴨子分別倒進兩隻籮筐裏,再上稱。

“右邊餵養糧食的10隻鴨子,扣除籮筐的重量,總計41.2斤,左邊餵養的飼料的鴨子,扣除籮筐重量,總計52.3斤,目前這批鴨子都餵養了兩個月23天!”施立平在台上報出了數字。

底下各公社的乾部馬上七嘴八舌地討論了起來。

“平均每隻鴨子要重一斤多?冇摻假?”

“梅書記都在這兒坐著呢,大家也都親眼看著,怎麽摻假?”

“對啊,不還有錢書記盯著嗎?他跟飼料廠結下了梁子,要有貓膩,他肯定第一個嚷嚷了。”

這句話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可不是,別的人可能幫飼料廠遮掩,但錢書記肯定不會。他心裏不知道多痛恨這個飼料廠呢,要是能抓住這個飼料廠的把柄,估計他比誰都高興。

餘思雅看到下麵的議論,笑了笑說:“大家要是有興趣,可以去養殖場邊參觀一下。這批鴨子當時孵化出來養的時候,我們還請了四通公社的黃書記過來見證,當時咱們養殖場其他附近的幾個公社也知道這批鴨子孵化的時間。”

說著,她下台,主動把梅書記領過去,讓他們去看看兩個養殖場的鴨子的差別。

其他人也跟了過去。

到了養殖場,兩邊各五千隻鴨子,一對比,非常明顯。左邊養殖場裏的鴨子明顯比右邊的整體要肥許多,看起來壯實些,要不是餘思雅說是一批孵化的,大家恐怕會覺得這批鴨子相差了大半個月。

參觀的時候,餘思雅還讓人隨機抓了幾隻鴨子出來稱重,左邊的幾乎都比右邊的鴨子沉,大部分在五斤多,就是小一些的也有四斤七八兩。

來的公社乾部都是公社裏開了養殖場的,養鴨子他們也有經驗了,兩個多月快三個月的鴨子也就四斤多,有些個頭小的甚至隻有三斤多,隻有極其個別能長到五斤。但在清河鴨養殖場卻變成了一件極其普通的事。

這多一斤鴨子就得多賣好幾毛錢,而且也可以養到四斤多就出籠,這樣能節省半個月的時間,縮短養鴨週期,一年下來能多養一季鴨子,就能賺更多的錢了。

想到這點,不少公社乾部心裏有了想法,但他們還有顧慮。

黃書記主動問餘思雅:“餘總,不知道你們這養殖場的飼料花銷有多大?”如果這個成本遠遠高於喂糧食的錢,他們也不樂意的。

餘思雅明白他這是感興趣了,馬上把這個問題交給了施立平。

“施廠長,把餵養記錄給大家瞧瞧。”她說得再好聽,這些人都會心裏存疑,還是用數據說話比較好。

施立平早有準備,拿出兩個冊子,遞給說話的黃書記:“每天的餵養數據都在這裏,後麵還有總結的數據。平均算下來,餵養飼料的成本是要比餵養糧食高一些,一隻鴨子在三毛錢左右。但餵養飼料多長出來的肉能多賣六七毛錢,所以算下來還是餵養飼料更劃算!”

大家在心裏默默地算了一筆賬。以五千隻鴨子的養殖場來算,一隻鴨子多賣三毛,那喂一批就能多賺一千五百塊,一年按四批算,就能多賺六千塊。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餘思雅又在一旁補充道:“而且飼料餵養更方便,直接將飼料倒進食盆裏就行了,可以節約不少人工。以這五千隻鴨子為例,用飼料隻用兩個人工就夠了,用糧食餵養這邊,得需要四個飼養員,因為自己攪拌甚至是磨麵得費不少功夫。”

她著重突出了飼料餵養的兩個功能,一是提高產量,二是提高生產效率,節約人工成本。在同樣的人力成本下,可以喂更多的鴨子,賺取更多的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