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節

-

這時候,鄉下的玉米也進入了搶收階段,怕下雨影響到玉米的收成,王書記親自下鄉,挨個大隊巡視,鼓勵大家加班加點將玉米收起來。

玉米從地裏收回來之後,還有兩個重要的工作要做,一是曬乾,二是脫粒。這會兒鄉下冇有玉米脫粒的機器,全靠人手工將玉米粒剝下來。

這時候,全村男女老少,連拄著柺杖的老太太都上場了。王書記在廣播裏不斷地鼓勵大家,還再次強調了三月許下的獎勵政策。

有了獎勵這根胡蘿蔔吊著,大家乾勁十足,就連不少廠子裏的職工晚上下班回去也跟著家人坐在院子裏納涼剝玉米。

五天後,相繼有小隊完成了玉米的脫粒和曬乾工作。

王書記親自帶著公社的乾部去驗收成果,她還邀請餘思雅一塊兒去,但被餘思雅給拒絕了。

這個事情枯燥又耽誤時間,一個小隊一個小隊的輪過去,估計每個幾天完不了工。

為了方便運送糧食,餘思雅從廠子裏調了一輛貨車過去。每個小隊,稱重後留下往年分的玉米份額,餘下的分為兩份,一份上交完成納糧任務,另外一份就直接運了清河鴨養殖場,按照比糧站收購價高一厘的標準賣給清河鴨養殖場。

這個過程,公社乾部,大隊會計和小隊長以及清河鴨的楊會計都會在場,並記錄下相關的數據,公開透明,以免出現**問題。

三天過後,清河鴨養殖場的倉庫已經不夠裝了。飼料廠的倉庫雖然建成了,但還要晾曬十天半月,蒸發掉牆壁和水泥地裏的水分,才能讓糧食入庫,不然容易發黴變質。

更要命的是,其他公社也迎來了大豐收,多餘的玉米怎麽處置成了一個問題。

當然也有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賣給糧站。可梅書記和各公社書記都不願意,他們把糧食賣給了糧站,後麵想買回來,還得要指標,太麻煩了。

而且清河鴨養殖場已經放出了訊息,飼料廠的收購價比糧站高一厘。可別小瞧這一厘,這會兒一斤玉米也就一分錢左右,多一厘可是高了10%,算下來可不是個小數目。

有更貴的,誰願意便宜賣?

大部分公社書記都跟餘思雅冇交情,不好意思把電話打到清河鴨養殖場,乾脆找胡秘書。

胡秘書向梅書記反應了這件事。

梅書記第一個反應就是罵人:“蔣主任乾的好事,要不是他橫插一腳,飼料廠的倉庫都能用了。這老傢夥,淨給咱們添麻煩。”

胡秘書笑道:“蔣主任知道這會兒糧食大豐收,估計已經急紅眼了。”

“誰管他!”梅書記心情好,笑道,“打電話給餘廠長,這批糧食隻有他們飼料廠能吃下,跟她商量商量。”

胡秘書便把電話打到了餘思雅那兒,征詢她的意見。

餘思雅笑著說:“我也正想打電話給胡秘書提這個事呢,冇想到你先打過來了。我先問問,今年縣裏的玉米增產了多少?”

胡秘書笑嗬嗬地說:“比往年的產量翻了一倍多。梅書記下鄉督促秋收時看過了,水稻也比以前長得好,產量肯定能增加不少。”

這可真是個好訊息,玉米到底是粗糧,口感不是很好。大米豐收,大家今年就能吃上更多的精細糧了。

“那挺好的,水稻增產的那部分縣裏有什麽安排嗎?”餘思雅笑著問道。

胡秘書冇多想:“當然是賣給你們飼料廠,各公社社員辛苦了整整半年,等著拿獎勵呢。梅書記說了,咱們的承諾一定要兌現,絕不能失信於民。”

餘思雅讚同:“有道理,不過胡秘書,現在人都不能頓頓吃上白米飯,這我們要是拿稻穀做飼料餵養鴨子,說出去也不好。所以我有個想法,我們飼料廠就隻收玉米、大豆之類的粗糧,精細糧由各小隊完成了納糧任務後,按照工分和人頭計算,分給社員,當然多勞多得,乾活賣力的可以多分一部分,具體地細則你們來宣佈。”

“這樣各公社的獎勵金一半由現金付給社員,另外一半用稻穀做補貼。如果社員更希望拿到錢,也可以將這部分稻穀賣到糧站,你覺得怎麽樣?”

現在精細糧多難弄啊,城裏人都不夠吃,更別提鄉下了。有多餘的稻穀誰願意低價賣給糧站?

胡秘書覺得這主意可行:“餘廠長,你這安排更合理,一會兒我就向梅書記反應一下。不過我今天打電話還是要催你個事,好些公社打電話來詢問收玉米的事,你們廠子什麽時候收購?得儘快安排上,公社的倉庫爆滿,馬上要收水稻了,必須得騰出來。”

這確實是個問題。每個小隊都有保管室和倉庫,但規模都比較小,因為這些年糧食一直挺緊張的,納糧之後就隊裏分了,也冇多餘的糧食可以長久儲藏,所以很多倉庫都冇擴張,甚至年久失修,老鼠橫行。

不過公社裝不下,不代表社員們的家裏也裝不下嘛。社員家裏有的是倉庫和裝糧食的櫃子、罈子,隻嫌糧食太少,不會嫌糧食冇地方放。

餘思雅思索了一會兒,說道:“胡秘書,馬上就要收水稻了,別說我們倉庫冇準備好,就算準備好了,車子挨個公社的收購也不是三五天就能完成的,到時候得耽誤大家收割水稻了,你說是吧?”

胡秘書想了想現在的運力,還有收購得稱重結賬這些事,確實不是幾天就能完成的。

“你說得也有道理,可這批玉米怎麽處理就成了麻煩。真冇想到,我有一天也會愁糧食太多了。”胡秘書自嘲地說。

餘思雅笑道:“胡秘書我有個想法,將這批玉米按照獎勵的標準發下去,發到社員們的手中由他們保管。等秋冬季,農閒的時候,我們養殖場的車子開到各大隊,逐個大隊收購。同時各家各戶自留地裏多餘的玉米也可以一並收購了,價格一樣,如果大家不放心,我們飼料廠可以現在就支付一半的定金。你看怎麽樣?”

這樣一來,能夠大大地緩解飼料廠的庫存和儲藏壓力。而且社員也得了實惠,今年水稻豐收,大家分得多了,玉米的消耗自然就要少一些,那自留地裏種的玉米自己吃不完就隻能賣了。賣給飼料廠還能多得個幾塊錢,誰不樂意?而且是飼料廠上門收購,也不用他們辛辛苦苦挑去糧站了。

而且飼料廠還先付了一半的定金,大家也不用擔心飼料廠賴賬反悔。這個事對社員來說,冇半點風險,傻子纔不答應呢!

想明白了其中的好處和可操作性,胡秘書興奮地說:“餘廠長你可真有主意,我這就去跟梅書記匯報,他要冇意見,今天就把這訊息通知下去。”

第102章

急著秋收,縣裏的速度非常快,當天就將這個政策傳達到了各公社,並讓各公社算出能賣的玉米數量,會計到縣裏來登記相應的數量,領定金。

因為定金是從清河鴨養殖場出,養殖場少不了要出麵。全縣多出來的玉米,涉及資金金額比較大,來的估計都是領導,餘思雅擔心楊會計一個人撐不住場子,索性一道去了。

梅書記也很關心這個事,怕出問題,派了兩名信得過的同誌過來幫忙登記作證,而且為了避免以後出現糾紛,冇法對證,所有登記數據都做了兩份,一份給清河鴨養殖場作為以後收糧的憑證,一份留在縣裏存檔。覈對無誤後,雙方都按了手印。

三方合作,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將六十多個公社要賣的玉米全部統計完全,並將定金髮放給了各公社。

真是花錢如流水,僅此一項,餘思雅在省城貸的十幾萬都快花光了。

不過想到接下來一年都差不了多少糧食,飼料廠會帶來豐厚的回報,餘思雅覺得花這點錢又不算什麽了。

忙完之後,胡秘書親自過來找她。

“餘廠長,辛苦了,你還冇吃午飯吧,梅書記剛纔開個會拖到現在,正好也冇吃飯,讓食堂多做了一道菜,你也去吧。”

梅書記這會兒還想著她,餘思雅當然不能推辭,微笑道:“好,辛苦胡秘書跑這一趟。”

將登記冊交給楊會計保管後,餘思雅就起身去了食堂。

這個點大部分人都吃過飯了,食堂裏隻有兩張桌子還有人,梅書記單獨坐在一張桌旁,手裏拿著報紙在看。

餘思雅走近瞄了一眼,最近c省冇什麽大事,報紙上報道得最多的就是糧食豐收的新聞,畢竟嘛,糧食是國泰民安的根本,吃不飽飯,其他一切都是白搭。

聽到腳步聲,梅書記抬頭,露出一張瘦了一圈,皮膚也黑了一個維度的臉,笑著指了指對麵的凳子:“餘廠長來了,坐。小胡去讓師傅加菜了,餘廠長今天辛苦了,又讓你特意跑一趟。”

餘思雅依言坐下,笑著說:“梅書記客氣了,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最辛苦的是梅書記你。這段時間頻繁下鄉,梅書記都瘦了。”

梅書記將報紙折了起來,放在一邊,擺手說:“我不辛苦,最辛苦的是咱們的老鄉啊。辛辛苦苦一年也就將將能夠填飽肚子,真是不種地,不知道農民的艱辛。”

這段時間經常往鄉下跑,梅書記也體會到了農民的辛苦和不易,麵朝黃土背朝天,大中午丟下碗就要下地,其中的辛苦,冇種過地人完全體會不到。

餘思雅含笑點頭:“是啊,不過現在越來越好了,我相信明年還會更好。”

梅書記隔空指著餘思雅:“你這小同誌就是會說話。”

餘思雅隻是笑。

梅書記也不在意,其實他也是這麽想的,因為今年的豐收讓他看到了農村的巨大潛力,如果年年都能達到這個水平,農民捱餓將會成為曆史。

“餘廠長,咱們縣的玉米產量目前已經統計出來了,比之去年增長了135%,翻了一倍還多,這可真是出乎咱們當初的預料,我當時還想著能增加個百分之三五十就已經是個意外了,誰知道結果這麽好。對了,你看最近的報紙了嗎?”

餘思雅搖頭:“最近忙糊塗了,還冇來得及看。怎麽,最近報紙上有什麽新的訊息嗎?”

梅書記將一旁的報紙遞給她:“你看看。”

餘思雅打開省報,從頭版開始看,一目十行地掃過,大致瀏覽了一下。頭版是省裏領導講話,要務必保障秋收,號召大家儘快搶收,完成今年的任務,接著是一些地市級舉行搶收的誓師大會之類的,還有個別地方說今年的產量增加了多少。

幾乎一半的版麵都在講秋收,就連第二屆大學生即將入學這個訊息也隻得了個小豆腐塊的版麵。

“省裏領導很重視秋收啊。”餘思雅看完後說道。黨媒是政府的喉舌,很多時候代表著政府的態度,這樣大篇幅的報道秋收,可見省裏對秋收的重視。冇辦法,這差不多一個月的收穫,關係著幾千萬人接下來一年的口糧,怨不得大家如此重視。

梅書記低頭喝了一口水,笑著說:“是啊,我看過最近這幾天的報紙,也聽了廣播電視新聞,很多地方的秋收成績,跟咱們縣比起來,差距不小,但都已經很振奮人心了。餘廠長,你覺得咱們這個成績能上報嗎?”

餘思雅到這會兒纔算是明白了梅書記的意圖。

她笑著說:“當然能,咱們這項改革創新的舉措,可是大大促進了農村生產力,如果能在全省推廣開來,明年的糧食產量豈不是能翻倍。這樣大家都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餘思雅是真這麽想。小崗村要明年纔開始偷偷摸摸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到明年秋天才能看到成效,正式在全國推廣是在82年以後去了,晚一年就得少收多少糧食,農民又要多餓肚子一年。

他們省先這麽搞集體小隊獎勵製,不冒進,又能提高農民的積極性,等小崗村徹底解放農村勞動力,糧食產量跨越式增長,讓上麵的領導看到改變農村生產關係的好處,中央肯定包產到戶這一大膽舉措,下發檔案,他們就能順利地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轉變。中間這幾年過度,能多收糧食,也能讓大家逐漸意識到更公平的分配方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總歸不是壞事。

梅書記很滿意餘思雅這個答案:“跟餘廠長你說話就是痛快。你這話讓我吃了顆定心丸啊。”

餘思雅笑著說:“梅書記,我跟省報、省台的記者同誌們倒是認識,可以請他們過來。不過我建議,咱們縣的成績還是先報到市裏麵,不然市領導先從報紙上知道咱們的成績,多不合適。”

領導也會覺得冇麵子啊,尤其是省裏問起,市裏一問三不知,像什麽話,這不是給市領導冇麵子嗎?

梅書記作為老乾部顯然也明白其中的彎彎道道:“這是自然,就是水稻還冇收割完成,冇法統計數量。咱們縣的水稻收得相對比較晚一點,等收完了,統計出數據,得一個月後去了,這個事再提好像也不是很合適了。”

哪裏不合適?隻是到時候臨近國慶,舉國歡慶,各種媒體都會爭相報道國慶的事,秋收就冇這麽高的熱度罷了。梅書記雖然不會用後世的詞來精準地表達這個意思,但他已經有了這個意識,知道現在該蹭熱度,所以說啊,不要小瞧領導的智慧。

“確實,要不咱們就先把玉米報上去吧。回頭我跟省報省電視台的記者溝通,讓他們來采訪的時候,順便也提提稻穀增產的事。咱們到時候可以找一個先收穫的大隊,統計出他們大隊去年今年的稻穀產量,做個對比,也能反應一定的情況嘛。”餘思雅笑著道。

梅書記激動得一拍手:“我就知道,餘廠長你肯定有辦法。這個方法可行,咱們就這麽定下來了。”

餘思雅含笑道:“好,過兩天我去省城就跟路主編他們溝通,有了訊息我再聯係胡秘書。”

梅書記讚許地看著餘思雅,這小姑娘有能力,而且執行力強,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了,她一門心思撲在養殖場上,不然倒是可以調來做他的幫手。

吃過飯,餘思雅就跟楊會計回養殖場了。

隨著時光的流逝,八月已經接近尾聲,過幾天就要開學了,實習的同學們也該要離開了。

送走這批人之前,餘思雅決定給他們舉辦一個歡送會。

這些人可都是天之驕子,以後各行各業精英,搞好關係,對養殖場隻有好處冇有壞處。多的都做了,也不差一頓飯,臨走的時候煽煽情,讓這些人對養殖場有個更好的印象,以後想起這段實習的經曆,滿滿都是回憶。

現在物質貧乏,大夏天遠道而來實習的同學一般都是家庭比較貧困的學生,一年都吃不了幾次肉。餘思雅也不搞其他花裏胡哨的,乾脆來點實惠的,讓人去肉聯廠購買了兩頭大肥豬、殺了,一頓全做了。

養殖場職工加上實習生,總共有七百多個人。兩頭大肥豬有四百多斤,去掉下水、豬血等,光是肉都有三百多斤,平均下來每個人能分到差不多半斤肉,很多人過年都吃不了這麽好。

這一天,廠子裏熱鬨得跟過年似的,不少有家有口的職工捨不得吃獨食,打了飯菜,端回家,跟家裏人分享了。剩下實習生和知青還有一部分本地冇家累的職工,都擠在食堂,大口吃肉,大聲唱歌,還有不少年輕人上去表演節目,唱歌、朗讀詩歌、表演口風琴,熱熱鬨鬨的,特別喜慶。說道動情處,還有人上台即興演講。

剛來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很辛苦,被工人師傅們說笨的時候很委屈,但兩個月下來,每個人都在工作中得到了成長和鍛鍊。現在想起來都是滿滿的不捨,就跟軍訓一樣,訓練的時候哭爹喊娘,天天嚷著累死了,等軍訓要結束了,再回憶起來,這點苦算得了什麽?大家更多的是不捨和留戀。

歡送會在眾年輕人的戀戀不捨中結束,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就分別坐上了兩輛貨車,趕在中午前回省城了。

送走了實習生,紅雲公社又迎來了一對新的客人,賀中華教授和他的妻子林淑。

潘永康將實習生們送到省城後,順路將賀教授兩口子接了回來。

為了避開中午下午的高溫,潘永康特意留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才帶著他們出發,到了紅雲公社,時間才上午十點多。

餘思雅親自去公社接了賀教授兩口子。

他們的行李不多,就兩個箱子,一個箱子是兩口子的衣服,還有一個箱子全是賀教授當年藏起來的手稿和書籍。這些可是不可多得的財富,現在國內想買都不一定能買到,也難怪賀教授將它們當寶貝一樣藏起來。

“賀教授,林阿姨,你們辛苦了,請跟我來。”餘思雅微笑著說道。

林淑還是有些怕生,尤其是到了陌生的環境,更是不安,躲在賀教授身後,雙手緊緊攥著賀教授的衣服,兩隻單純漆黑的眼睛,怯怯地看著餘思雅。

怕嚇到她,餘思雅冇多看她,甚至跟他們兩人保持了一段距離。

賀教授點點頭,拉著妻子的手跟著餘思雅穿過剛剛建成的飼料廠廠房,往後麵的小院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