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

第三十七章

馬車進了皇宮的麗正門,然後便有人將她們領進了關雎宮內。

關雎宮的前殿裏已經坐了不少的人,個個錦衣華服,一想便能知道來頭都不小。大家圍著皇後在說說笑笑。

此時皇後笑盈盈的坐在鳳座上,正拉著一個概約十四五歲的少女說著什麽,而那姑娘則是微垂頭,露出一個羞甜的笑容來。那微垂頭的動作做得極為優美,加上少女的模樣出挑,看著倒是十分賞心悅目。

芳姑姑悄悄的湊過頭來,用隻有兩人能聽到的聲音道:“皇後跟前的姑娘信國公府唐家的二小姐,閨名唐嵐玉。”

然後徐鶯就在心裏點了點頭,原來是醜媳婦來見公婆,難怪氣氛如此的融洽。

自上了京城以來,徐鶯對京城權貴的人事幾乎都是一知半懂的,因為平時不用交際應酬,要用到的時候少,她也冇有專門去瞭解。但在進宮的前一天晚上,芳姑姑給她惡補了這方麵的課程。

宮裏早有傳言傳出,皇後看中了信國公府唐家的二小姐,想要讓她做四皇子的王妃。就等著過完年開了印之後就下旨賜婚,等太子娶了繼太子妃皇家就接著辦四皇子的婚事。

信國公府在京中算不上什麽實權的勳貴,信國公也隻是領著一個正四品指揮僉事的職。不過信國公府有一門牛逼的姻親,其夫人唐張氏是兵部侍郎張疇張大人的嫡女,唐嵐玉是張疇的親親外孫女。

信國公夫人唐張氏原是信國公的繼室,生有二子一女,另信國公的原配還生有一子一女,原配所出之子在年少時縱馬摔死了,其嫡女唐惜玉平安長成,後嫁給了繼母孃家的侄子,張大人的嫡出二孫子張鳴。

關係繞了這麽多,總之一句話,信國公府與張大人家的殷勤關係穩固,娶了信國公府的嫡女,其實就相當於拉攏了張大人。

五軍都督府和兵部是相互牽製又相互配合的兩個部門,五軍都督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而兵部尚書有掉兵權卻無統兵權。太子要娶五軍都督的女兒,皇後轉眼就想將兵部尚書收攏在麾下,於是兩方重新勢均力敵。

朝堂的硝煙果真一點不比實打實的戰爭激烈啊。

就在徐鶯一邊吐槽一邊跟著柳嬪和趙嫿兩個跪下去磕頭的時候,皇後已經笑容慈藹的對著她們叫了起。

唐嵐玉知情知趣的及時回到了信國公夫人的身邊,而郭後則笑容溫和的道:“柳氏倒是常見的,另兩位新麵孔便是新進東宮伺候太子的趙氏和徐氏吧,果真是清穀幽蘭般的姑娘,個個貌如桃李。”說著頓了頓,對她們道:“你們走上前來讓我看一看。”

徐鶯在心裏直叫苦,隻能和趙嫿一起上前幾步走到皇後跟前,然後屈膝行禮,道:“娘娘。”

皇後先是拉了趙嫿的手,然後打量了她一眼。女子眉目如畫,絕麗不可方物,便是再後宮見慣了美人的皇後都不由在心裏驚讚一句,心道太子倒是豔福不淺。

皇後打量了一會,纔開口道:“聽說你是隨父母在四川長大的,真是難得,四川這樣窮鄉僻壤的地方倒是能養出你這樣的人來。”

坐在皇後左手邊的一個美豔的宮裝美人突然笑道:“想來趙嬪像的是她母親,當年趙四夫人的貌美可是無人不知的,若不然也不會引得趙四老爺隻要美人不要江山。”美人說到這裏,突然歎口氣,睥睨著趙嫿道:“當年趙四老爺和趙四夫人的結緣固然是一段佳話,但趙四老爺為了個賤籍出身的女人差點氣到老宣國公,卻也算不孝。趙嬪,你說本宮說的可有理?”

徐鶯按著她的衣裳佩飾以及在殿中的座次猜測,這便應該是如今後宮第二大的人物蕭貴妃了。

永安帝膝下有七個兒子,蕭貴妃是後宮裏唯一一個生下兩個皇子的皇妃,排行第五的皇子和最小的七皇子皆是其所出。蕭貴妃膝下皇子多又居貴妃位,是如今後宮唯一能與郭後分庭抗禮的人物。

蕭貴妃提出當年趙四老爺為了趙薑氏忤逆老宣國公的事情來,其意頗有不善,殿中其他的人不由都望向趙嫿,想要觀得她會如何應對。

外人直言自己父母之過,偏偏言者位高權重權勢壓人,末尾還要挑釁的問一句“趙嬪,你說本宮說得可有理?”,一般十四五歲的女子遇到這種情形,便是不驚慌失措怕也要麵帶出怒氣。

但趙嫿卻一絲驚慌都無,麵上帶著恰到好處的笑容,從容淡定的對著蕭貴妃笑道:“回娘娘,聖人都言子不言父母之過,何況在妾心中,父母當年所為亦算不得錯處。人有三六九等,感情卻無高下貴賤之分,貴如帝王妃嬪心中有情,賤如婢女小廝心中亦有感情,妾父母當年所為,也不過是情到深處難自禁罷了。至於引得祖父生氣之事,父親母親亦是十分自責愧疚,好在祖父心中開明,最終為妾父母之情所感而原諒了他們,若不然,最後也不會成全了妾父母的親事。”

殿中在坐的貴婦聽完她的話,不由相互對望一眼,皆在心裏讚歎一句“好一個能言善道的女子。”,明明是老宣國公拗不過兒子不得不同意了當年趙四老爺和趙薑氏的親事,到了趙嫿的嘴中,倒是成了老宣國公為他們的深情所感。最妙的是一句“人有三六九等,感情卻無高下貴賤之分”,更是能堵得人說不出話來。

大家都在讚歎於趙嫿的七竅玲瓏,倒一時將站在一旁的徐鶯給忘了。

徐鶯則在此時儘力的將自己的身子縮得小小的,巴不得趙嫿能再說一些驚才絕句出來,好引得別人完全想不起她的存在來。在郭後的地方出風頭,這種事她真的一點都不想乾啊。

不過徐鶯在心底也有些默默的迷惑,“人有三六九等,感情卻無高下貴賤之分”這句話她聽著怎麽這麽熟悉

悉,好似在哪裏聽過。

隻是冇等她想出她在哪裏聽過,接著便聽到蕭貴妃又道:“好一個伶牙俐齒的趙嬪,那按你這樣說,隻要是有情的兩個人,不管他們出身如何,也可不顧貴良商賤籍之別,都能通婚了?”

然後是趙嫿微微笑著道:“先敬德皇後未嫁先帝之時亦是商籍出身,而時先帝為秦國公府二公子,出身貴籍。先帝不重門第之別,以三書六禮將敬德皇後禮聘而歸,後天下大亂,敬德皇後和先帝一起輔佐高祖皇帝結束亂世,創下帝王之業。可見出身並非結二姓之好的唯一標準。娘娘,您說是不是?”

趙嫿在心裏哼了一聲,當年太宗皇帝和敬德皇後便是貴籍和商籍通婚,否定她的話便是否定當年太宗皇帝和敬德皇後,她倒是看看,她有冇有這個膽子敢說她說的不對。

徐鶯聽得不由在心裏嘖嘖稱讚,什麽叫做舌燦蓮花巧辯無雙,她今天終於見識到了,而她同時也看到了殿中不少人也露出了同她一樣的驚讚神色來,就是原來對她不以為意的人,此時也不敢再小看她。

就是趙嫿,看到這麽多望向自己的驚歎目光,也是有些小小得意,甚至在心裏道,她一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靈魂,難道還鬥不過你們這群未開化。

隻是蕭貴妃被她噎得說不出話來,最後隻能不痛不癢的道:“趙嬪將自己的父母比作當年的太宗皇帝和敬德皇後,可真會抬高自己。”

皇後自己不好出言針對東宮的嬪妾,但樂得蕭貴妃和趙嫿針鋒相對自己在旁邊撿便宜,此時看她們針對得也差不多了,若再讓她們繼續下去倒顯得她這個皇後不會調和矛盾有些失職了。想到這裏,皇後和著稀泥道:“好了,大過年的你們也別吵了,兩人各退一步,貴妃你大度些別跟小輩計較,趙氏你雖有理,但你也多擔待些貴妃這個庶母。”

這句在蕭貴妃聽來是暗指她在為難小輩,在趙嫿聽來則是皇後說她得理不饒人且不敬庶母了,一句和稀泥,倒是有越和越混的味道。

皇後今天的重點不在趙嫿,說完這句也不再說了,轉而望向徐鶯道:“趙氏是個口舌伶俐的,這一個卻是老實安靜,自進門以來,除了行禮倒是一句話都冇說。”

說著對著偷偷挪得有些遠離她的徐鶯招招手道:“你再走前一步來,讓我好好看看太子喜歡的姑娘是個什麽樣的。”

果真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掉,該來的還是會來。

無論她多麽不想,最終還是不得不往皇後的方向走近了一步。

皇後笑容和藹的看著她,在外人看來,便就是一個長輩看小輩的親和笑容,但徐鶯在她的笑容裏卻看到了一絲陰冷的味道。

皇後拉著她的手腕暗暗使力,徐鶯心下暗暗吃痛,等過了好一會,皇後才終於放開她。徐鶯偷偷低下頭去瞧自己的手腕,看到上麵整個紅了一圈,都不知道她到底用了多少的力氣。

徐鶯不由在心裏罵了一句:壞巫婆。

隻是冇等她多罵幾句,便又聽到“壞巫婆”開口道:“剛剛冇細瞧不覺得,此時細看之下,倒覺得這徐氏極像一個人。”說著指著她問殿中的其他人道:“你們覺不覺得?”

她話剛落,接著貴婦的聲音響起道:“她一進門我便發現了,這孩子長得像孝昌,模樣倒還不十分像,但這身形卻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她一說完,不少人也跟著紛紛點頭道:“是,確實像。”

接著又聽得那貴婦似乎帶著點諷刺的聲音道:“難怪太子連趙氏這樣的絕色天香都放在了一邊,反而十分寵愛這麽個顏色算不上十分出挑的才人,想來原因都在這裏呢。”

徐鶯轉頭看了說話的那貴婦一眼,大概是五十歲左右的年紀,錦衣華服,風韻猶存,一雙丹鳳眼斜斜的快長到鬢角,看著顯得有些刻薄。

徐鶯猜這位便是永安帝的長姐,先帝的敬惠皇後所出的嫡女景陽長公主了。

先帝僅有兩個女兒,分別是原配敬惠皇後所出的晉陽長公主和繼室敬德皇後所出的寧國長公主。這有些意思的是,按理景陽長公主是原配所出,身份該比寧國長公主還尊貴一頭,但先帝封了寧國長公主為國公主,這位嫡長女卻隻封了郡公主。

徐鶯有些壞心的想,是不是因為這樣,這位景陽長公主纔會變得這麽刻薄。

而至於這位晉陽長公主說的孝昌,則是指太子同胞的長姐,永安帝的嫡長女孝昌公主。

孝昌公主在七年前便遠嫁雲南,嫁給了鎮守雲貴的西平侯穆晟之子穆英。

作者有話要說:求評,求收藏,求收專欄~~~

#favorite_1{color:#dc143c;font-weight:bold;border-style:double;}

收藏專欄====》

#favorite_1{color:#dc143c;font-weight:bold;border-style:double;}

桉桉正在衝榜中,專欄人氣很重要,往大家多多支援一下桉桉,鞠躬~~~

-